育一代新人,做最好的自己 ——永州陶铸中学优秀教师风采展

日期:05-14  点击:145  属于:校园活动

图片
  刘朝晖,湖南祁阳人,毕业于湖南师大地理系,本科学历,获学士学位。2016年评聘为正高级,历任教研组长、教科室副主任、办公室副主任。获得的荣誉有全国优秀教师、特级教师、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、教育部赴澳门优秀指导教师、永州市名师、永州市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、永州市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、县卓越教师等。个人事迹刊发于《共和国的建设者》一书。

图片
图片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01



师德修养


  从教三十多年来,刘老师以“为人师表、立德树人”为己任,始终保持着高昂的斗志和满腔的工作热情。

  工作中,贯彻“育人先育己”的准则,坚持“正面教育为主”的原则。勤勤恳恳,尽职尽责,热爱学生,尊重学生的人格,言传身教,春风化雨,用高尚师德和端正品行感染学生,做学生学习的良师、生活的益友,激励学生,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,与学生之间保持着良性互动的关系。

  “心有多大,舞台就有多大”,这是刘老师在鼓励学生要“树立远大理想”时最爱说的话。刘老师还经常告诫学生,“人的一撇是诚信,一捺是感恩。”“理解别人是一种涵养,善待别人是一种胸怀,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,欣赏别人是一种境界,学习别人是一种智慧。”“知识改变命运,丰富的阅历需点滴积累;奋斗改变命运,诺言的实现需付出努力;观念改变命运,活跃的思维需不断突破;人脉改变命运,通达的人脉需精心维护;信仰改变命运,精神的支柱应及早确立!”他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,相关做法发表在《澳门教育》等杂志上。

图片

02



本职工作


  2000年9月地理学科恢复高考以后,刘老师曾连续多年奋战在高中毕业班的教学岗位。课堂教学讲究科学高效,独创了“345学习法”,形成了独特的“学案导学”教学模式。

 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基础。班级管理的最佳境界则是让学生学会自育。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:“我深信,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。”为此,刘老师运用高层次的管理方式——“班级文化”来管理班级。相关做法刊登在《湖南教育》杂志。

  首先,打造班级文化,增强班级凝聚力。刘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和力量,让他们自己去思考,自己动手美化教室,他们精心布置的教室令人赏心悦目。如利用黑板设计每周班会的主题内容:“呼唤诚信” 、“勇于挑战,正视困难” 、“为了明天不后悔”、“爱与人生”等,内涵丰富,对全班同学起到了警策激励、熏染陶冶的作用。除此之外,还开展以学生关心的热门话题为主要内容的演讲赛、辩论会,鼓励学生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文学社、运动会、文艺汇演和社会实践调查等活动中去,这些活动成了增强班级凝聚力的粘合剂。

  其次,营造民主氛围,调控班级管理。具体做法:⑴让学生参与班级奋斗目标的制定,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。让他们认识到班级工作是班级所有人的工作,人人都应对班级的奋斗目标发表意见,并进行民主讨论,最后集思广益,形成共识。在实施过程中,人人监督,“知其可为而为之,知其不可为而改之”。⑵实行班团干部竞选制。在班团干部的任用上,刘老师充分相信学生的眼光,把选举权还给学生,让他们在坚持公开、公正的原则上,先提名候选人,再由候选人演讲竞选,最后由当选者进行施政演说。事实证明,通过这样民主选出的班团干部是强有力的。⑶建立师生间平等、尊重的感情基础。“严是爱,松是害,不管不问要变坏”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,但刘老师相信对学生严而有度、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更能达到教育目的。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一种垂直的关系,还有一种横向的关系,因此,在管理中刘老师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,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,刘老师采用“理直还需气和”的方式,经常用欣赏的目光去鼓励他们学习、生活,实事求是地赞扬优秀学生的勇往直前,赞扬基础差的学生的细微进步,赞扬中等学生的潜在优势。通过这样的交流,学生都能认清自己,在自身的基础上前进,从而提高了班级整体水平。

  再次,倡导孝敬文化,协助管理班级。“百善孝为先”,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但现在的学生与教师和家长顶嘴的频率很高,在家中又哭又闹,对父母耍脾气,冲家长发火,甚至谩骂的学生也有很多。为此,刘老师利用故事或读书报的形式向学生进行“孝亲敬长”教育。通过这种文化的引导,很多学生逐渐懂得换位思考,理解父母的用心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
03



教育教研


  教学中,刘老师努力探寻教师智慧的源泉,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。刘老师以“互动生成、和谐共进、发展个性、提高能力”作为组织和实施教学、深化教学改革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理念。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,刘老师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努力实施“三个追求”。

  首先,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。地理学习能否取得高效,关键在于能否过好“三关”。一是基础关。任何课程均从基础入手,这是学生必须花大力气重点掌握的部分。地理基础知识是人类在认识、利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长期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智慧。根据其内在属性的不同,地理基础知识可分为地名、地理概念、地理现象、地理特征、地理规律等种类,无论哪一种,都应全面而又准确地掌握。二是图像关。地图是地理学的“语言”,是学习地理的工具。没有地图的配合,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进行。正如此,在地理课本中配合教材内容插入了大量的地图和其它图像。三是素养关。即人地协调观、综合思维、区域认知及地理实践力四大学科核心素养。学地理不仅要学会分析,更要学会综合;既“知其然”,又“知其所以然”,还要懂得灵活运用。为过好以上“三关”,地理学习应坚持“三结合”原则。一是“学思结合”过基础关,即带着问题阅读教材。二是“图文结合”过图像关,即经常运用“图文转换”的方法读图。三是“学用结合”过素养关,即联系实际理解、运用地理知识。

  其次,追求学生的最大发展。在教学中,刘老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,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,以发展的思维肯定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。课堂上,积极营造让每个学生跃跃欲试的和谐、民主、宽松、平等的教学氛围,创设竞争情境,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竞争的热情。通过小组讨论、分组比赛等形式,形成竞争气氛,让每个学生充分展现自刘老师,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让学生的聪明才智相互感染、相互碰撞。学生每多一次参与的机会,就会多一份激发思维的推动力,多一份升华提高的可能。教学中,刘老师巧设疑点,激疑问难,以疑促思,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,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。在教学中,刘老师经常要求学生提取图文信息,整理学习方法,这样既促进学生形成学科能力,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习惯。

  第三,追求教学与科研的和谐整合。在教学中研究,在研究中教学,可使教学与研究和谐整合。为了使教学工作适应新形势,切实推进素质教育,刘老师积极探索,先后提出了“学生成长导师制”、“学案导学制”、“农村普通中学集约化内涵式发展的实践研究”、“三轮驱动培养学生兴趣、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”、“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教师培训”等课题,取得了一定的成效。围绕课题研究,出版了《中学生成长指南》(湘潭大学出版社,2013)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与探索》(环球出版社,2023)等专著。

  再次,勤于总结,爱好写作。先后主编的教育教学辅导用书有《PK高考》系列、《试题调研》系列、《一遍过》系列、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系列等60多部,先后在《地理教学》《教学考试》《澳门教师》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。其中,教育及管理方面的代表作品有《薄弱学校发展之路初探》《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构想》《空间建设妙用“加减乘除”法则》等;教学方面的代表作品有《论读书》《地理说图课研究》《高效课堂中的“点”“线”“面”“体”》《地理核心素养在高考命题中的体现及应对策略》《提升审题能力,科学高效备考》《从高考题探秘自然地理命题的本源》《图在题中,理在图中》等。
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
04



事业传承


  对待教学工作,为了培养年轻老师,使他们迅速成才,教育事业后继有人,刘老师以“县、市地理名师工作室”为纽带,吸收市、县范围内的优秀地理教师加入,在线上、线下的教研活动中将自己在教学中的得失体会,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,给予他们充分地信任和支持,努力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,手把手,传帮带,使他们脱颖而出,成为学校学科教学的顶梁柱。

  作为教育部赴澳门指导教师、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、湖南省国培计划学科专家、湖南省基础教育地理学科资源研发指导专家、永州市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,刘老师在教师专业发展指导、教学研讨、学科资源研发等方面均出色地发挥了较好的引领作用。多次在省内外教师培训研讨会上担任分享嘉宾,多次在全市高三地理复习备考工作会上担任主讲教师,多次送教送培到县、到校。

  有人说,“心在哪里,成就就在哪里!”成绩只能属于过去,展望未来,最重要的还需将全部心思放在自己的本职岗位,孜孜以求,诲人不倦,关注学校、团队及学生发展之所需。就像刘老师始终坚信的那样,中国教育的春天正在到来,民族振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!

图片

扫一扫,关注我们最新消息
0746-3290638
咨询电话:0746-3290638
招聘电话:0746-3290086
小初招生咨询:15116678858
高中招生咨询:18607495109
高考补习招生咨询:15367532129
地址:湖南省祁阳县新县政府广场西南约800米